3)第六百零八章:这也是生活_步步为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到夏文博和万子昌这里定夺。两人权衡利弊后拍了板,定的一个是县城的建筑公司,一个是乡里的建筑公司,每家盖一栋大楼。

  学校的校址在东岭村二组的地界上,是万子昌确定的,征用这块地皮,万子昌费了不少周折,使出了十二分的气力。新校址依山面河,应当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剧人们传说,有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东岭乡二组一个老人,忽然看见了一群穿红衣服的孩子在这里嬉闹,正想细看,一眨眼又不见了。

  这事情传得神奇。

  所以在征地的时候,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可就在具体操作时,东岭乡二组一些群众出来闹事,说本来山区的老百姓就欠缺土地,街上的群众更加缺地。一个组为全乡人民做出牺牲,总得加倍补偿一下。

  万子昌反复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们不得已才答应,由东岭乡二组的建筑队承建学校作为交换条件,当成补偿以外的补偿。

  当时万子昌考虑到,如果让乡里的建筑队承包建设大楼,至少东岭乡二组那些不会做小生意的群众可以出点力,挣几个辛苦钱。夏文博也认真,仔细的考察了这个建筑公司,发现建筑质量还算行。于是,夏文博才同意这个招标的。

  实践证明,这个安排非常正确。首先是在定下承包人之前,引入了竞争机制。当时,两家建筑公司都想独吞这块肥肉,互相压价,当然,作为集资办学,乡里有关部门也要做出相应的牺牲,工商税务、村建土地一切收费统统免掉。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招标价格还是很低的。

  后来,两家分而食之,他们都有些后悔。

  还说万书记的手段高明啊!把我们都套进去了,很想反悔。

  夏文博拍拍这两个老总的肩头说:“这可是咱东岭乡的千秋大业,你们都是清流县的精英,为东岭乡做点贡献,吆喝什么难处呢!”

  这两个老总也叹口气说:“弄得没有饭吃,精毬的英!”

  虽然工头牢骚满腹,签了合同就由不得他们,还是如期开工了。

  开工剪彩前,夏文博又决定派人大的党主席去当总监工。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老党感到十分高兴,小行李卷搬到工地上,对盖学校比谁都操心。当时,这监工的任务,县城建局也想插手,一插手就收费,被夏文博他们婉言谢绝了。

  正式破土动工后,在建设的过程中,夏文博他们免不了有空就去查看。因为有了资金保障,两家进度都比较快,大概能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的计划。

  大家都在忙着,但东岭乡有一个人却一直闲着,那就是张大川,自从发上了汪云的事情之后,他在东岭乡过得很难受,天天汪翠兰就给他摆上一副黑脸,让他心里压力巨大,总感到大家都在背后嘀嘀咕咕的指责他,虽然孙副书记说了很快就能把汪翠兰和汪云调到城里,但说是那样说,也不可能马上就成,总得有个机会才好操作。

  张大川无奈之下,就躲在城里天天装病,想等到汪翠兰和汪云调走之后,再来上班。

  没想到,装病中,却有了一个艳遇,女主角名叫丽珍,那个在酒吧和夏文博很聊得来的女人!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