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三教原来是一家_大宋的智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一天到晚的念佛,大理人在建昌府杀了咱们不少人,曹荣将军的头都被砍下来了,我们进攻大理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把大理国的皇帝抓回来已经算是便宜他了。”

  “可是杀僧……”

  “不杀怎么把这些宝贝拿回来,谁都知道大相国寺的香油钱足,你去动动人家的功德箱试试,看那些拿棍子的武僧不打死你……”

  云峥坐在马上一遍遍的叹息,自己已经想好的法子干不成了,昨天晚上自己的老师鲁清源来到了家里专门来给他上了一堂课。

  这堂课说的就是儒释道三家的渊源,红花青叶白莲藕三家原来是一家,这堂课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

  三教归一讲论导致了学者以释道义理解释儒家经义,从而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转变。显然,唐人已开其先绪。

  云峥算是大宋朝的一个伪文人,对目前大宋的学术思想几乎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大宋理学如今已然在兼收并蓄的接纳佛道的理论。

  以儒为表,以道为里,以释为归,故称三教也。这就是儒生们研究出来的新东西。

  大宋儒家文人、学者主张三教合一,很快得到释、道二教人士的回应。他们还皓穷经的找到了很多儒、佛相同之处。

  诸如:儒曰‘无极‘、‘太极‘,即佛所谓‘万法归一‘、

  ‘一归于何处‘;儒曰‘读书不如静坐‘,即佛所谓‘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见性成佛‘;

  儒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佛所谓‘真空绝相,事事无碍‘。显然,这是儒、佛合流之论。

  云峥原以为士大夫从小接受的是一套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理应是儒学的维护者。

  可是大宋的士大夫,无论是朝廷重臣,抑或州县小吏,无论是在职,抑或乡居,均是佛、道的倡导者,甚至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如今的风气就是士人以与释、道二教人士相交为雅。

  鲁清源甚至拿五沟和笑林来说事,告诉云峥三教归流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容质疑,一旦云峥向佛教开火,将来倒霉的只会是云峥自己,如果云峥阻碍了三教归一的大趋势,遭受的反扑将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云峥不敢想象和尚,道士,儒生一起攻击自己的场景,这种场景皇帝都扛不住,更不要说自己一介武夫了。

  鲁清源在大宋就是专家中的专家,前年从吏部侍郎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转身就成了国子监的山长,还是敷文阁大学士。

  他是非常了解云峥的,知道他不可能在受了委屈之后不反抗,抱着预防的态度来找云峥,结果就现了十一尊金翅鸟。

  如果只有一尊是正常的,但是一次性拿出十一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