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百六十七章年少万兜鍪(三)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洪承畴看起来顺眼的多。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洪承畯确实要比洪承畴要强上很多倍。

  洪承畴投了清朝之后,洪承畯赴北京劝说。洪承畴不但不听,反而派人跟踪要杀他。洪承畯逃离至泉州平水庙西的“莲心庵”内,幸免一死,所以曾书“大乘莲心”留庵答谢。这4个字真像“龙蛇体”,看似“大无良心”,影射其兄欲杀弟。

  洪承畯为戒坛留下的“清净法身”4字,恐怕也含有为人之道。

  据史料记载,泉州曾有一“双忠庙”,是洪承畯所建,祭祀唐朝的抵抗安禄山的民族英雄许远、张巡。当时洪承畴已当汉奸,其弟深恶痛绝,于是在该处建立此庙,而庙中的许远两个手指头正指着洪承畴家的大门。洪承畯晚年“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泛于江上隐居生活。

  此时年轻的洪承畯,还没有那种气质和信念。

  不过其书法也已经被许多人所欣赏。

  “可有想过,为大明效力?”

  崇祯赞赏的问了一句,洪承畴确定皇上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可能够被皇上另眼相看,也是洪承畯的造化。

  然而,洪承畴还没有来的及开口说话。

  洪承畯自己却道;“谢皇上好意,在下学的都是儒学,科举不第,就是现在京师流传的那种数算,也是看不懂,就是想要报效朝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抹苦笑,在脸上浮现。

  时代的变化太快,苦读了许多年,忽然抬头发现,自己的路子走错了。

  学的这些东西,一点都用不上。

  就是他现在想要重新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也不一定能够符合自己的理念。

  崇祯一阵无语,又是一个被自己变法所波及的儒生。

  莫名的他想到了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孔乙己”。

  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个孔乙己存在,又有多少儒生,家里揭不开锅了,还不肯放弃自己的身份和面子。

  或许得统计一下。

  这些人要是用好了,也是有用的。

  学生的启蒙课程,只需要懂得读书识字就行,让这些人有口饭吃,也算是一场功德吧。

  崇祯不确定的想着。

  “不懂可以学吗?现在冀州和雍州,还有衮州,多少官员都是一边做官,一边学习的,朕看着那些人,也做的挺好的。”

  洪承畯一怔。

  他在来的路上,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皇上的事情,其中就有,皇上看不上儒生,可现在明确的告诉他。

  原来那些人说的都是骗人的。

  不是看不上儒生,而是看不上那些没本事,只会之乎者也的儒生。

  没有能力治国,却有能力贪赃枉法,不管是那一朝的皇帝都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在下谢过皇上隆恩,等我学有所成,一定报效朝廷。”

  另一边的洪承畴,悄悄的摸了一把冷汗,刚刚他是真的怕自己的弟弟,忽然冒出一句不该说的话。

  好在有惊无险。

  虽然不知为何皇上会看中自己的弟弟,可有他在,洪承畯以后就是想要做官了,也好歹能够容易一点。

  “好,有志气,大明要是都像你这样知书达理,何至于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崇祯满脸唏嘘。

  倒不是演技了得,而是真的有感而发。

  现在清理过蛀虫的地方,不是没有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人根本就不为他所用,宁愿吃苦也要表现出自己的风骨。

  何苦来哉!

  偏偏这些人,还不犯法,想要弄去劳改一二,好好的锻炼一下,都不可行。

  弄得好像他崇祯是做了多么十恶不赦的大罪似得。

  洪承畯恍惚中,也看到了来时的路上,见到的那些儒生们,明明皇上把他们头也顶上的贪官恶吏都清理干净了。

  按说能够得到当地士子的拥戴。

  然而结果则是抵触。

  这种奇怪的现象,是他一时半会,还想不明白的。

  哪怕是一句兔死狐悲,也套用不到这些人的身上才对啊。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