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9章 初步挖坑_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不用,那就是不用。

  正好李恪这里也来活了,是田蒙送过来的,由悦来商行的渠道送回来的相关消息。

  李恪打开看了看。

  首先就是关于悦来商行在大唐各个道州大规模的跟百姓签署合约,收购丝麻等原材料,其中麻签署的合约是最多的,大约为220万亩,平均每户签约亩数为10亩,山地多的地方多一些,每户15亩,平原地区少一些,每户大概为5亩左右,根据不同的地形签约方式也是不同的。

  蚕丝的签约是更为复杂,是按照斤数来计算的,因为不管是春蚕还是秋蚕吐丝的次数都不只是一次。

  不过李恪跟百姓签署的蚕丝收购价格却是高于市面50%左右,一般来说,养蚕户是将蚕丝纺成丝线之后再售卖的,但是现在李恪不用他们纺丝,他们的人力成本自然就下降了,百姓可以同时养更多的蚕。

  同时他们也需要种植更多的桑树,当然李恪选择签约养蚕户的地方也是那种土地比较不太适合种粮,适合养蚕的地方。

  而且签约的分量也是有限制的,不然的话,大规模的养蚕容易先把自己给玩绷了。

  目前来说,其实大唐初期,就算是李恪放开了跟百姓签约,百姓也不会将所有的土地都改为种植这种古代版本的经济作物,原因很简单,中国人自古饿怕了。

  尤其是贞观年的旱灾刚过去没多久,大灾之年大家都饿过肚子,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自己种粮才是放心的。

  但即便是刚开始百姓不会大规模的改种经济作物,李恪也不会放开了收,不然明后年就有百姓大胆不种粮了。

  种粮的底线不能破。

  要紧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对于丝,麻的收入恐怕是今年最多的,不过麻多了也不要紧,李恪手里面不仅仅有织布和纺线的工艺,关于麻布的处理也是有更先进的工艺的,经过他处理之后的麻布不能跟后世的比,但是比这个时代的麻布要柔软的多,而且结实,纺织也更加的紧致。

  对大唐来说,绝对是消化的了的,而且这些麻布衣服还可以卖出去,不管突厥等周围的小国百姓同样有着大量的人消费这些麻布。

  实际上就算是大唐自己,这些麻布都可以完全吃下了。

  而且收回来的麻不仅仅是做麻布,麻袋,麻绳等等用途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如果大规模的开展商业行为的话,麻袋的用量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除了这些基础的数据之外,就是伴随着签约所带来的,跟地方上的一些小家族,寒门所建立起来的联系了。这意味着悦来商行的网已经逐步的开始向整个大唐村一级开始渗透了。

  实际上也不用到村一级,只要到了乡一级就足够了,到了一个乡上,一个乡的望族只要跟悦来商行建立联系,让他们去帮忙各个村里面调查情况,其实是很简单的。

  而这种调查,按理说大唐的朝廷也有这个效率,毕竟一级一级的行政部门传递下来,跟悦来商行是差不多的。

  但大唐朝廷的工作效率却慢的让人发指。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