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传国玉玺疑云_直播探店:200元挑战古玩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显微镜都准备好了……邦瀚斯真能确定这传国玉玺为真?”

  “好大的胆量!竟然任由我们用各种手段鉴定,看来邦瀚斯的信心很足啊!”

  “我去瞧瞧…我懂玉器!”

  “如果说,这枚传国玉玺是真的,他们是从哪得来的?我对背后的故事也很感兴趣…”

  几乎所有懂古董的人都带着无比的疑惑,纷纷上前查看。

  就连那些不懂但对传国玉玺颇感兴趣的东亚富豪们也跟着一同上台观看这枚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即便在古代,能接触到传国玉玺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如果这枚是真的,纵使得不到,能看上一眼,这也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

  “看着好生霸气!”有人发出了一句惊叹。

  “看着有点小…”

  “不不不,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秦代的“一寸”,相当于现在的2.31厘米,因此这枚传国玉玺边长大约9.24厘米,大小正好…”

  “……”

  传国玉玺全被人挤满了,后面的人想挤也挤不进去,只得大叫道,“上面有字吗?”

  马上有人回道,“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体,字体沉稳凝敛,深浅循替。确定符合史书描写。”

  有人又道,“可有金子修补过的痕迹?”

  里面有人答道,“有,金镶玉,整尊玺看起来,素爽洁净,如婴儿肌肤,细腻柔和,严如体温之感,没有丝毫的冷硬感!”

  有人继续问,“整块玉看起来如何?”

  有人答:“整块玉澈深穆、纯净滋润、似透非透,近于乳浊,绝不是粗制滥造,实乃上品玉质!”

  又有人问:“…“上钮交五龙”,五龙雕刻如何?”

  里面有人回:“螭龙!”

  “螭龙?可有说法?”一位菲律宾的商贾华人嘀咕道。

  “在秦汉玉器中,龙的造型继承了战国风格,并非现代意义的龙,更不是恐龙,而是“螭龙”,螭龙也叫“螭虎”,又称“蟠螭”,螭,是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传说的龙生九子之一。其形状盘曲而伏者,称蟠螭,玉器上的螭龙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晚期,玉器上的螭龙纹已经较为常见,战国螭龙主要作为玉器的装饰纹饰,大多呈“S”形弯曲的行走状,多为镂雕!”

  “……”

  闻言,众人恍然大悟。

  有人问:“天命石氏呢?”

  里面有人回:“有,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四个小字,正如史书所言的一模一样!”

  纂体,金镶玉,天命石氏,这些都是˙正是传国玉玺众所周知的特点,也是通过眼力能观赏到真假的一切痕迹点。

  “竟然都与真品相符,看来仿制程度很高啊……”

  尽管这些特点都与真品相符,但仍有人对这枚尊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就是高仿之品。

  这时,又有人叫道,“上面可有“大魏受汉传国玉玺”几个字?”

  闻言,众人眼前一亮,连忙再去检查。

  “大魏受汉传国玉玺”,这是另外一个故事,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公元220年,曹操的长子曹丕,刚继承魏王位,就迫不及待逼迫汉献帝禅位。

  为了证明自己称帝是“天命所归”,曹丕特意命人在玉玺上刻了八个字:“大魏受汉传国玉玺”。

  这件事情被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创作的一篇记叙散文《玉玺记》所记载。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家世显赫,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

  归顺唐朝后,得唐太宗重用,官至宰相。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

  武则天称帝时,因反对武则天,贬为潭州都督。

  一生经历了数位皇帝,乃是为数不多可以接触到传国玉玺之人,而他写的《玉玺记》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不多会儿,又有人道,“又,虽火烧的迹象明显,不过可辨“大魏受汉传国玉玺”几字!”

  这人回复的答案却令众人心头一沉。

  莫非这是传国玉玺!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