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0章 朱高炽的批评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前韩奇是有功的,虽然这个功劳,民间商人们可能并不想要。

  把其余的五毛钱的利益分配给了工人们,而工人们富裕了起来,又促进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商业更发达。

  但是哪怕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除非是专职部门,例如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太仆寺、市舶提举司、茶马司、大理寺、都察院这类专务机构,更重本行业的经验。

  “随着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对于边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朱高炽感叹道。

  大明工局躺平,后果就是两三代人之后,彻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上的尘埃。

  大明工局是眼前的皇帝一手创立的,整个大明的工业化道路也是眼前的皇帝建立的,包括改革后的宗藩体系,海外经济发展道路等等。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是因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报纸上说工人们最幸福。

  而美国除了本土人均资源发达外,还通过无数的军事基地,同样间接控制海外资源为己所用,才能满足这些条件。

  然后是北天竺五省。

  历史上大明虽然收复了交趾,可最后还是失败了,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却拖了后腿,文官有很大的责任,哪怕有黄福这样能干的官员治理,可挡不住总体素质的不如。

  朝廷的稳定与祥和,代表了大明的稳定与繁荣。

  历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内为重,科举前几名才有资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学士,才有机会进入内阁,次一等的则留在各部观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县城或者州府担任辅官,三条线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别,属于很明确的升迁线路。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因为北方组织体系的破产和灭亡,无法继续通过贸易交换外部资源,而内部又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无法自给自足的生产,特别是无法获得石油这个“工业血液”,在严苛封锁的外部环境下,只有经济破产持续衰败的下场。

  各部尚书属于棋子的头头,那么内阁才是舵手。

  如今大明工局就是标杆,大明以大明工局为手段进行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杜绝了乙的存在,不允许乙所做的事情,那么甲就能继续保证工人们的福利待遇。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原理,它强调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