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零五)在那遥远的地方_高科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击原子核,因为中子不带电,既不会被电子所吸引,也不会被原子核所排斥。在意大利卫生部的支持下,他用放射性气体氡和铍粉混合在一起,氡衰变时放出的a粒子轰击铍使其产生中子。费米按照元素周期表用中子轰击各种元素。从氢开始,一直轰击到氟才产生第一种放射性同位素。1934年5月,当他轰击到第92号元素——铀的时候,发现它被激活了,产生了一种自然界没有的新元素,即第93号元素,这种元素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因为它是不稳定的。

  1934年10月22日,费米将装有放射性铍同位素的银筒放入石蜡中,发现的银同位素的人工诱导放射性提高了100倍。费米认为。中子穿过石蜡时候与石蜡中的质子碰撞,失去一部分动能,使其速度减慢,这样,费米制造出了人工诱导放射性的一个重要诱发源——慢中子。

  此时另外几位科学家在英国和德国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西拉德在英国的最初的试验对象是铍和铟。但是这两种金属在中子轰击下毫无结果,于是也转而研究自然界最重的几种元素——锕、钍、镤和铀。1936年。西拉德将链式反应的专利转给了英国海军部,随后在1938年移居美国,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1938年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莱斯曼在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用中子轰击钍232和铀238元素,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被慢中子轰击的钍和铀原子核发生裂变,从轰击后的铀粉残片中检测到了钡和氪的痕迹。由于这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加起来正好等于铀的质子数,所以哈恩推测某些铀原子已经被中子轰裂为两部分。1939年1月6日和2月10日,哈恩在德国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公布了这一现象。

  德国人可能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用于军事的可怕前景令玻尔、迈特纳、费米等人忧心忡忡。费米曾寄希望于自持式链式反应只能在理论上实现,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所有裂变产生的中子都能轰击到铀原子的原子核,有许多会被吸收掉,而且裂变产生的中子速度太快,不能有效地用作轰击原子的子弹,除非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它们慢下来。

  这个复杂问题的挑战使得物理学家们立即行动起来,芝加哥伦比亚大学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有优势。因为它拥有回旋加速器和费米、西拉德这样的一流原子物理学家。费米于1939年1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实验室所做的实验再次表明核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年3月16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佩格拉姆致信美国海军军械部部长胡珀上将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