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初来乍到。_山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一会,老不死的端过来一身灰布军装,递到了赵世勋的手里。

  看着手中的军装,赵世勋心中微微一暖,站起来就走进了屋里。

  “赵连长!……赵连长……。”

  刚换好衣服走出屋子,赵世勋正好看到一名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快步跑了过来,一路还不断的呼喊着。

  “我在这!有什么事吗?”

  看到赵世勋,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连忙跑了过来,啪的一下立正敬礼说道:

  “赵连长,团长让我通知您立刻去会议室开会。”

  “哦,不是还有半个多小时会议才开始吗?”

  “团长说会议提前了,让您务必赶快过去。”

  “好,我这就过去。”

  ……

  石盘沟不大,是中条山山脉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为村子东北面的山头形如磨盘而得名。由于村子周边可用的耕地不多,因此石盘村里只有不到百户人家。先锋团到达这里后,乡亲们腾出了十几个院子给战士们居住,先锋团又自己沿着营地搭建了几排营房后,这不足七百名八路军战士总算是有了落脚之处。

  村子不大,先锋团的营区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走出院子没多远,拐过一个小巷就是团部所在的院子。团部位于石盘村的外围,旁边紧挨着一营的营房,此时一营的士兵们正在副营长徐东升的带领下在团部院子外进行格斗训练。

  徐东升以前是一个政工干部,军事经验并不多。先锋团遭遇重大损失后,本着矬子里拔大个的目的,他被从政工干事直接提升为副营长,配合营长抓新兵的训练。

  由于八路军弹药一直匮乏,因此非常重视近距离刺杀格斗训练。但是由于中国冶金工业的落后,导致一直无法量产合格的刺刀。而对于装备基本靠缴获的八路军来说,一把合格的刺刀就更成了奢侈之物了。先锋团出时有步枪近千支,但是合格能用的刺刀仅仅只有不到四百五十把!对于那些没有合格刺刀使用的八路军战士来说,只能人手配一把大刀来解决近战的问题。

  抗战时期,中国大刀没有统一制式,但以29军的无极刀和西北军所用的晋造制式大刀最有代表性,两种大刀长度基本相同,刀身长约66厘米,刀把较长,一般为3o厘米左右,双手持握,总长在95厘米左右,不会过1米,势大力沉,利于劈砍。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装上刺刀以后,全长将近1米7,威胁范围远大于长不足一米的大刀。抗战用大刀拼刺刀好像是弱了点

  为了弥补大刀在对阵刺刀时的不足,国军中刀法最娴熟的西北军为对付日军,特别创了一套破锋刀法。

  “破锋刀歌”是马凤图写于西北军中的刀法歌诀,“破锋八刀”歌诀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