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3章 准备启动新项目_我在都市签到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准备启动新项目

  算不上多么舒爽的十几天国外游终于结束了。

  碍于签证的问题,李旭也不可能想去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所以目前主要就在周边转悠。

  等以后签证办的多了,事业也在国外铺开,那时就可以随意去一些较远的国家游玩了。

  像东倭、美利坚、欧罗巴这些发达国家,都是李旭想去一探究竟的地方。

  不说别的,就它们的科学技术,就够李旭签到很多年。

  回到济州,纪晓汐的升学奖励算是兑现完毕,剩下的假期,她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过李旭是不打算伺候了。

  他还有自己的正经事情要忙。

  首要的事情就是重新找块土地,成立新型过滤装置生产公司。

  这是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零部件,也是一项创新的净化技术。

  里面采用的离子束缚隧道技术是其中的技术关键,经过漫长的研读,李旭在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琢磨透了,并且还往sci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

  当然不是自然或者科学这样耳熟能详的期刊,他选的是材料技术方面更有权威性的《先进材料》期刊。

  虽然第一次写,语法逻辑结构上有些欠缺,但好在技术过硬,最终还是被采纳并发表了。

  这算是李旭当了一次理工科上的文抄公。

  只不过这个文抄公,也耗费了李旭很大的精力,光在通济大学图书馆就泡了一二十天,更别提在家自学的那段日子。

  所以理工科上的文抄公并不好当。

  你抄首诗,人家问你怎么想出来的?

  你说我灵感来了。

  ok,回答的没毛病。

  你抄本小说,大红大紫后,没人会关注你有没有接触过书里的事情,一句我想象的就可以。

  但是理工科的不行。

  一项新理论或者新技术的出现,要能经得起推敲,受得住实验验证。

  当然有些理论过于先进或者超前,现行的技术可能无法验证,但它也是有脉络可寻,有能够自洽的理论依据的。

  新技术就更需要严密的理论逻辑,因为读过它的人,首要的就是要验证它的可行性。

  一旦实验结果与你提供的数据不相符,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再一个,一旦新技术得到证实,你也跟着大红大紫,然后一群大学邀请你去演讲,你总不能两眼一抹黑,上台胡诌吧。

  有没有这个技术底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做不了假的。

  算起来,李旭也是发表过两篇期刊的人了,而且其中一篇还是比较出名的杂志。

  以后上了研究生,只要不遇到太操蛋的导师,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

  李旭有了系统,有了钱,其实大可不必费事巴莱的鼓捣这些东西。

  投资个股票、证券、搞个房地产,兼并几家公司,躺着做大老板不香嘛?

  但问题是,既然不缺钱了,那想干什么,还不是随自己的心愿?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