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4、出荣国府记25_红楼之我本凉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目来给贾琮练习。诗文方面,贾琮不算特别有灵性的,但胜在诗文也通顺流畅,言之有物。王博士让他多做多练,培养出诗韵手感来。经王博士的指导,贾琮感觉到自己的水平确实在突飞猛进,颇有些脱胎换骨之感。

  转眼间,贾琮已经在国子监学习了大半年时间。夏天即将过去了,秋闱就要开始了。

  秋闱可说是读书人科举路上最难过的一关了,其重要程度甚至是超过了会试。因为,大多数学子是无缘会试的,多在中了秀才后,就在秋闱时死磕举人的功名。参加秋闱的人数,也不比会试少多少。秋闱是大浪淘沙,无情地筛掉了大多数学子。但它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是学子前途的一道分水岭。

  秋闺要考三场,每场三昼夜,中间换场两次。在所有科举考试中,秋闺是最艰苦的,那时酷暑天刚刚结束,炎热还未去。读书人要在在狭小的考房里煎熬整整几日,身体略差一些的,都熬不过去,多有在考场里病倒,甚至病死的。贾琮对此心中也是踹踹不安的,贾珠不就是因为参加乡试熬坏了身子,才年纪轻轻的就去了么?

  所以,贾琮自来到国子监后,就坚持每日锻炼。跑步什么的太显眼,贾琮就去学了些‘八段锦’、‘五禽戏’什么的,还向道士们讨教了些养气之法,临时抱佛脚地练起来。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身体更加强健,本来他在荣国府也早晚活动身体的,并不是文弱书生。

  贾代儒早早地预备起来,防雨的油布啊,驱蛇虫的药粉啊,日常的药品、油灯什么的,还一遍遍地嘱咐贾琮要注意的事项。朱氏忙着琢磨给贾琮带什么抵饿不易发霉变质的食物进去。一般情况下,多是准备大饼馒头之类。但九天里只啃这干饼子,实在太遭罪了,贾琮想起后世的方便面,泡起来抵饱,也有汤有水的,古代是不是也能试着制作呢?低配版的也行啊。

  朱氏听了贾琮的讲解,立刻带着丫鬟下厨房尝试起来。拿了上好面粉,在里面打进好几个鸡蛋,和好了摊开,再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入事先煮好的一锅鸡汤中浓浓地煮好后,立刻捞出来,再放进油锅中炸了晾干。等吃的时候,拿滚水泡开。几人都试着吃了,居然滋味还不错,配着干饼子吃起来,更觉适口。

  “哎呀,这带到考场里去,可比馒头饼子好多了。也是我笨,如果早想起这法子,你祖父当年上考场时,也能吃得好些了!”朱氏感叹道。

  “不止是在考场,行路人带上,在找不到打尖的地方时,也能吃上一口安逸饭食了。”贾代儒接口道:“既然这样,你在琮儿下场前两日,多做一些,务必要弄得干净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