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3章 铁厂_谍海孤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有铁矿,也准备开辟出一个大的采矿场。

  但到了这一步,原先参与的不少人已经畏缩退却,只余几家是真心实意想办成这事儿的还在坚持,最终厂房也就沿溪两侧建了几百米的,将将规划的三分一,矿场更是变成打了几个矿洞开采就完事。

  铁厂落成局面也没什么好转,先是当时国内工厂还不多,各路牛鬼蛇神都想从铁厂身上分一杯羹,再者铁厂缺乏技术、经验,出产的多是以生铁为主,只有少量粗钢产出,还是平常的大路货色,外有洋货冲击,又逢国内局势动荡,铁厂只能磕磕绊绊勉强支应甚至倒贴。

  到最后,剩下不多几家,也相继退出,只剩当地一黄姓豪绅,因其家资丰厚,不甘就那么败了,接下其余人的份额,苦熬着。

  不过还真被他熬到一次机会,也就是一战爆发,洋货大量减少甚至本土产品反向出口,虽说铁厂出产的都是些普通大路货色,但运铁总比运铁矿石回去冶炼要便捷,而且因为在打仗,那需求可以说是无止镜,所以那几年铁厂是昼夜不息生产,让铁厂狠狠回了一波血。

  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随一战的结束,订单取消,洋货外资卷土重来,而且钢铁这种战争中的核心物资,在战争中技术也是飞快革新发展。

  战争结束洋货卷土重来,铁厂面临的局面比战前更艰难,原本就已经够落后了,现在更甚,一时间铁厂又再次变得冷清。

  不过吃了一波红利,黄家也尝到了铁厂的甜头,不再选择苦熬的手段应对,而是主动去寻求解决困镜的方式。

  最终,黄家引进了一批加工机械和技术,当然也不是啥多好的东西,也就能生产些农具和日常生活中的铁器,像是烧水壶、铁皮桶、铁钉、锄头等玩意,胜在比国内传统方式更高效低成本,总好过之前单纯出产铁块钢锭。

  不过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也跟战前差不多是苦苦支撑,而且由于国外在战争中新技术革新的成果逐渐转化引发的海运和生产力进步,洋货带来的冲击也逐渐增加,他们的这点改变压根就追不上增加的冲击。

  铁厂逐渐支撑不下去,关停了部分厂房,一度接近倒闭境地,直到黄家这一代的继承人接手铁厂,费了不少心思才让铁厂重新恢复全部产能。

  黄仕新,黄家长房长子,因为黄家跟这铁厂杠了几十年,受此影响,其入读北洋工学院矿冶专业,毕业后接手铁厂。

  可惜碍于铁厂落后的设备、技术、产能等,让铁厂重新恢复生产并勉强支撑已是极限,黄仕新再怎么搞也没多大改善了。

  当然,黄仕新并未就此放弃,准备采购引进新的设备技术,让铁厂重新唤发生机,于是便找上了英资洋行。

  可惜啊,还是太年轻了,找谁不好,非找英资那群坑货,不是说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