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1章 再度携手_逆袭之乡村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时,曾桓觉得很熟悉,只不过他的记忆里,卫煌是在一个名叫经纬设计院的公司,而不是这家上海公司。

  直到卫煌做好实施方案,和纪沛林一起来大松镇汇报时,曾桓看到卫煌才确认这就是自己认识的人。

  谷墲/span他与卫煌的交流并不多,但楠木渡大石桥引入烤烟种植,是他政绩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大石桥村民的收入翻了三番到五番,年人均收入过万,迈出了脱贫的重要一步。

  他也得以被调任升迁。

  卫煌见到故人,马上主动上前问好,以拉近关系,促进方案早日通过。

  曾桓问出心中疑惑道:“我记得你的公司叫经纬设计院吧?没有记错吧。”

  卫煌点头道:“以前是经纬设计院,现在我们升级了资质,成立了上海筑艺在黑水县的分公司。”又介绍纪沛林道:“这是我们现在公司的负责人,纪沛林。”

  “这是曾书记,以前在楠木渡当镇长。”

  “书记,你好。”

  纪沛林微笑着伸手,有熟人就好办事,现在大松镇书记镇长都是认识的人,何愁事情办不好,又何愁做了事拿不到钱?

  “你好。”曾桓点了点头,安排道:“一会你们先讲你们的想法,有不足的地方我们提建议,咱们互相探讨,把这个事情做好,做成我们黑水县的标杆和典型。”

  纪沛林道:“书记,你放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曾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心中非常满意,如果这件事能办好,大松镇其他事情就是不做都能再往上走一步。

  从楠木渡到大松镇,一路阴差阳错都能遇到卫煌,曾桓觉得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卫煌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福将,马上问了两人的电话,特意叮嘱晚上一起聚一聚,就在大松镇街上找个地方喝几杯。

  喝酒,那就是纪沛林喜欢的事,立即有了志同道合之感受,觉得曾桓这个人值得处,欣然答应。

  眼看会议时间到,几人各自进入会议室,开始就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讨论。

  卫煌这个方案是根据李子村大部分村民的实际想法进行编制的,把每个人想从事的产业都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规划。

  有非常强的可行性,只要方案通过就可以落地,然后产生效益。

  同时从节约成本和合理利用好每一分资金的角度,卫煌提出了由政府出资平整场地,由农民自行花钱建设房子,再由政府统一打造外观的设想。

  这是借鉴了成熟案例后得出来的一种即经济又可行的方案。

  至于村庄原有的老建筑,统一保留,以后可以作为景点供游客参观。

  而政府的其余资金,如项目建议书上所列,统一用在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如自来水、电力、道路设施,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才能提供稳定的营商环境。

  卫煌不管他们怎么想,只把自己想到的东西一股脑地倒了出来,生怕在座的领导听不明白。

  讲完之后,曾桓让大家发言,各抒已见。

  吴延兵作为项目发起人,率先带头表态,从自己亲自去村里考察说起,讲到村民们都有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愿意干,不怕苦,只是条件艰难阻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卫煌的这个方案是实事求是的,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但落地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未来能促进乡村的发展,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

  只要建设起来,以后肯定还有更多的资金投进来,发展潜力不可限量。

  为今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不等人,大家必须早做决断,早点让项目计划进入实施的阶段。

  总结起来,他的意思就是这个项目必须干,还得抓紧干,不能再拖了!

  他如此大张旗鼓地摇旗呐喊,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加之刚才看到书记和卫煌他们如同一家人一样,聊得十分开心,都很知趣地表了态。

  反而最终提建议的只有与卫煌再度携手的曾桓一人。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