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4章 睿亲王捉逃兵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会工作严重失查,没有将逃兵潮扼杀在摇蓝之中,以致三天时间跑了上千人!

  “王爷息怒,依下官来看,这些子弟不过是从未离家,打小又娇生惯养,突然随军来到这陌生的南方,又值年关将近,故而生出思乡之情”

  反正王爷要淘汰的是宗室优秀子弟,不是这帮子废物子弟。

  凡逃兵抓回,一律以军法从严惩办,即立行斩毙,无论何人,无论是否有爵位。

  “宗室子弟为我大清宗庙后继,也是我国家栋梁,不论出外还是在内,俱是国家最后支柱。然今子弟随军出征不思为国报效,反而逃亡日众,十不获一,究其缘由,奸民窝隐,是以立法不得不严。若谓法严则国家苦,然法不严,则窝者无忌,逃者愈多!

  今逃宗室,明逃八旗,后逃绿营?养兵何赖?独宗室苦,而我旗汉各军不苦乎?”

  同时行文湖北、陕西、河南、直隶等处,命各省奉遵《缉捕逃兵法》,于境内各处同样设员盘查,一旦发现有从湖广前线潜来逃兵就地拘捕,移送大将军王行辕。

  置督捕郎五名,督捕官百名。

  可王爷不答应!

  负责八旗内务委员会的丁庆也难辞其咎,在两位翼长被打之后,主动请求愿领五十鞭子。

  所以,纪副主任的意思是王爷如果大度一些的话,甚至可以给朝廷上一道折子,以“恩恤体谅”为名,遣送一批宗室子弟归京。

  此法规定于大将军王行辕成立专门缉捕逃兵机构,名督捕处。

  就见王爷一把将面前的八仙桌掀翻在地,骂道:“当兵的人,哪个不想家!怎的,他爱新觉罗是人,其他人就不是人了!他姥姥的,本王都没回家过年,他们怎敢回家!”

  每拿到一名,该卡守员赏50两,余众赏5两。

  这些人给出的理由要么就是不知情,要么就是旗人有命不敢不从。

  为表明自己严惩之决心,贾六将行辕及周边驻军满汉四品以上官员皆叫来,当众下令将35名逃跑宗室子弟首级全部砍下来。

  掩藏他们的或是地方士绅,或是地方官员,或是贪图钱财之人。

  行刑之后,将皇帝亲赐遏必隆宝刀展示,称:“不遵王令者,必为此刀下鬼魂!”

  如此一来能够淡化“逃兵潮”的影响,二来也能获得京中宗室的感恩和支持,对于粉碎有可能存在的“弘、色、富”反动集团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此重压之下,前线满洲将领无人再敢进言劝说。

  内中爵位最高的有镇国将军。

  深入调查下去,就会发现窝藏者多与京中有关系,或为日后考虑,为想搭上宗室的线

  总之,一切皆为利。

  贾六果断拒绝老纪的提议。

  “就是有你们这帮老官僚搅混水,和稀泥,才使大清每况愈下,吏治腐败,军纪不严!”

  于其如此,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们去了。

  怒火之下,贾六决定严惩,为此以大将军王名义颁布《湖广前线特别缉捕逃兵法》。

  面对窝藏现象,以及京中即将到来的压力,贾六亲自上书朝廷,对严惩北逃宗室子弟做出官方解释。

  贾六微哼一声,命亲卫行刑。

  为利而不惧睿亲王之法度。

  内中说:“有为逃兵事俱疏者,皆斩之,本不许封进!”

  很快,各处督捕人员传回消息,就是很多逃跑宗室子弟发现关卡严密,遂就地掩藏。

  人头一砍一大片,直骇得各地再也无人敢藏那想要回家过年的旗人老爷。

  涉案官员级别最高的就是襄阳知府王绍功,此人原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擅自窝藏了几名主子家的亲戚。

  结果风声太紧,那几名北逃宗室子弟很快被人告发,王绍功眼见大将军王立法森严,不管什么人抓住就斩,竟是吓得畏罪自杀了。

  各地关卡也是层层收紧,数天功夫便遏住了逃兵潮,尚未逃跑却已动心思的那些红带子、黄带子看到逃跑的下场,真个就是谁也不敢再提回家的事,个个噤言寒颤,都说那鬼子六这次又玩真的了。

  铁血王爷之名,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为夕阳西下的大清平添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