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7章 大清,新的灯塔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人家的货物在中国卖的超级贵就不允许人家卖吧。

  市场供需关系永远决定商业价值。

  因此贾六笑咪咪的伸出大拇指:“够的!够的!”

  可对面的英吉利老表似乎不明白他的意思。

  这让贾六犯了难,无法沟通如何能深入交流呢。

  要知道为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贾六甚至还找教士重温了一下李雷和韩梅梅,以便能够与来自大洋彼岸的正米字旗老表们愉快玩耍。

  法国东印度公司代表约翰弄了半天才明白这个“够的”什么意思,忙从人群中拉过一个与他一同下船的英国商人詹姆,让他从中翻译。

  不知道是时代原因,还是贾六的英语太过超前,又或是詹姆可能是英吉利哪个乡下的来的说话口音太重,所以交流依旧不顺畅。

  好比浙江人和广东人要用各自乡音交谈的话,肯定驴唇不对马嘴。

  但他们说的都是中国话。

  无奈,贾六只得等待还没上岸的天津知府朱大文把翻译带过来。

  这时,那詹姆却鼓起勇气问了一句:“砍油撕屁克恰尼斯?”

  “唔?”

  贾六激动道:“yes!阿砍撕屁克恰尼斯!”

  接下来的交流就很愉快了,全程中文对话。

  贾六也很快搞明白那个约翰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人,并且代表的是法国东印度公司。

  这个詹姆虽然不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但已经从事对华贸易二十年,属于这个行业的前辈。

  当年那个跑到京师告御状的英国人洪任辉还是詹姆的老师。

  越来越多的西洋商人下船了,码头上热闹非凡。

  陪同的天津巡抚徐绩见时机成熟,立即给下属发去讯息,顿时港口上方响起隆隆礼炮声,接着事先准备好的锣鼓队、腰鼓队、高跷队全部活跃起来。

  “味尔肯,味尔肯大清!”

  “瓷器、丝绸、茶叶、大大的有!”

  说这话时,贾六心里其实是不好受的,因为除了瓷器、丝绸、茶叶,偌大的大清还能拿出什么参与国际贸易竞争?

  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啊。

  等西方各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后,中国人赖以为豪的三大件就将成为历史,地摊货的存在。

  中国也将成为西洋各国工业成果的倾销地。

  大笔大笔白银、黄金外流。

  所以,工业发展刻不容缓。

  等所有商人都下船后,贾六立即叫来天津知府朱大文,让他带领商团前往位于海关衙门附近的商业会馆。

  是栋三层建筑,占地五十亩,计划中将出租给各国商人用于开设商馆。

  朱大文上岸后才知道总督大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大清的皇帝陛下,那感觉好比被幸福给强暴了几轮。

  因为,朱知府明白属于他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总督大人信重的人同皇帝陛下器重的人,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反应过来就要向皇帝陛下汇报此次招商成果,并要向各国商人隆重介绍大清皇帝陛下。

  “这些回头再说,你先把人带去会馆安顿,吃好喝好歇一歇,再带他们去游览一下我国工商业成果,然后你跟徐大人还有户部、海关的人同他们先谈,最后朕再跟他们谈.记住,这次北洋通商,贸易固然重要,但我大清与各国的交流同样重要,要师夷长技”

  说话间,停靠在码头的一百辆考斯特豪华马车开了过来,将来自异国他乡的客人们一一接上。

  车队出发那刻,更是鞭炮齐鸣,沿途也尽是欢迎的人群。

  大国特有的气象。

  来自法国、英国、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等十七国的商人大开眼界,纷纷感慨现在的鞑靼帝国已然不再是那个保守老旧的帝国,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开放的国度。

  看来这一次,他们有望在鞑靼帝国的北方赚得盆满钵满。

  “这次北洋通商,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招商同时也要引资,把东西卖给他们的同时,也要把他们的好东西留下”

  看着远去的考斯特车队以及那些在车上无比好奇且新鲜看着外面的西洋商人,贾六的脸上亦是充满期待。

  其身后港口的灯塔在阳光照射下,也显得非常高大。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