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千五百五十章 披风争夺战(七十)_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蝙蝠侠笑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自内心的快乐。

  蝙蝠侠想向罪犯复仇,于是他磨练自己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水平,打造出了黑暗骑士的威慑力,在法律顾及不到的地方建立了一种新的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感觉到满足。

  所以小丑在逗笑蝙蝠侠方面和蝙蝠侠在打击犯罪方面都是有才华的。

  哪怕编辑在狂笑的剧情当中加上那么一句“他终于用他强大的智慧接近了他的目标,此时他由衷的感到快乐”,这个人物都不至于这么单薄。

  人物的动机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追求,人物的手法让观众们明白他的能力,人物的收获让观众们产生共鸣,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观众们到底是在看些什么呢?

  就像狂笑利用时间跳过完全的隐没了蜘蛛侠和杰森的转变历程,编辑部门利用强加给狂笑的各种不合理的能力,完全隐没了狂笑的动机、手法和收获,那漫画读者到底是在看什么呢?

  而席勒在这剧目中的举动虽然没有其他阿卡姆疯子那么传奇和励志,但是他更加直指要害,暴露了狂笑之蝠最本质的行动内核——逃避与虚无主义。

  某一个国家对于其文化内容中角色的塑造其实能够部分的反映这个国家的特质,而角色塑造风格产生的转变也能反映这个国家时代的转变。

  美国漫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单纯的鼓吹英雄主义,把英雄和普通民众区别开来再对立起来,以此来勾勒种种戏剧冲突。

  但那个时候,英雄的价值观还是比较正常的,要勇敢,要强大,要积极进取,要惩恶扬善,这也代表着辉煌年代世界灯塔的骄傲和野心。

  而之后一些反英雄相继出现,他们不再是完全正确的,而是有苦衷,亦正亦邪,故事也不再一味地强调英雄的正确、罪犯的错误,他们不再在意自己对不对了,比起灯塔,他们开始朝着世界警察迈进。

  而当狂笑之蝠这类角色出现,他们不但不再追求理论胜利,甚至也不再探讨实践胜利的方法,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精神胜利法?

  就算我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实现自我价值,不考虑自身感受,反正就是赢。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逃避思想和虚无主义,当他们开始想,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我能为所欲为,这个角色有多强全凭我设定,你别管我合不合理,这是漫画,较真你就输了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既缺乏服众的理论,也缺乏让人真正闭嘴的能力。

  超人的设定离不离谱?在超人出现的那个年代,这个设定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但编辑就是可以通过超人的故事来展现真正的英雄主义,这些情节能够体现出主义,而主义又能说服观众,所以超人大受欢迎。

  蝙蝠侠的设定离不离谱?哪怕是放在现

  请收藏:https://m.3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